【忍】
看著兒子身旁捲成一球的襪子與護腿套,胸口一陣抽緊。「可以把襪子拉好嗎?」儘管這句話多想奪口而出,我告訴自己「忍住」。
練習自我觀察後,我知道我容易太快介入,很想控制 D 依照我預期的方式做。或許對別人與對自己的期待都是種控制的慾望?
理智上我知道,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,就是個個體,不是我的附屬品。如果希望他/她有天能夠獨當一面,做個獨立自主的人,我需要學習看到孩子的獨特並給他/她練習做自己的空間。
但實際上,我會覺得孩子的狀態,代表了我是不是個好人,是不是個盡責的媽媽。因為我把對自己的期待投射在他們的身上,當孩子沒有滿足我的期待時,負面情緒就來了。
身為父母,我有責任提供孩子禮儀與道德的規範。但要練習的是,遇到非急迫狀況時,可以先觀察,再等等。只是等待不等於放縱。必要時,還是要介入。除了傷害自己,他人與環境的情況外,什麼時候必須介入,就是門學問了。
.
.
這時 D 按照自己的步調,一邊看看在一旁踢球的夥伴,一邊收好足球鞋。之後,他把襪子與護腿套拉好並放入包包裡。
等一等給我機會看到,沒有我的催促,D 能做得很好。如果太早介入,不止我無法有這個體會,D 也是一樣。
忍....胸口好悶!忍多了會不會內傷啊?😂
.
.
.
.
#忍是門學問
#成人的角色
#生活中的修行
#蒙特梭利在我家
#意在育兒 #mind4parenting
今日好文
到底是為了我好,還是為了孩子好
https://reurl.cc/X62Nlg